| 网站首页 | 人大概况 | 工作动态 | 决议决定 | 监督之窗 | 人事任免 | 视察调研 | 议案督办 | 代表活动 | 代表风采 | 法律法规  
 
--视察调研  
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沧州市新华区九届人大常委会

关于新华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沧州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10月22日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了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选取了邓官屯小学、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听取了教文体局局长涂强做的整体情况汇报。

通过调研了解到,区政府始终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重点工作来抓,以坚持推进“三名”工程为抓手,采取公开招聘、专家引领、名师帮带、优师支教、岗位练兵、教研指导、网络共享等手段,使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逐年提高。

同时,调研发现,目前新华区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农村教师缺乏、教师激励政策机制弱化、教师队伍老化缺乏活力等问题,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我区现有中小学19所,其中区属小学11所、乡属小学7所,在校生12880人(区属小学10641人,乡属小学2239人);中学1所,在校生714人。公办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150人。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职工997人,总编制数为915人,超编82人。

 (一)、教师队伍的编制情况

1、中、小学编制情况:中小学在编教职工9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25人(中学103人、区属小学675人、乡属小学147人),工勤人员5人。编制部门按照城区小学师生比1:19,农村小学师生比1:23,城区中学师生比1:13.5的比例核定编制,核编到校869人,其中区属中学93人、区属小学706人、乡属小学70人。中学超编10人、区属小学缺编26人、乡属小学超编77人,总超编61人。

2、幼儿园编制情况:实验幼儿园编制数为12人,路华幼儿园编制数为34人,两所幼儿园实有教职工67人,超编制数21人。其它9所幼儿园有教师42人,全部占用小学教师编制。

    (二)、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1、小学专任教师构成情况:

(1)性别结构:全区小学822名专任教师,男教师有177人,女教师有645人。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教师有276人;36--45岁之间的有357人;46--50岁之间的111人;50岁以上的有78人。

(3)学历结构:第一学历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有636人,大专115人,本科71人;接受教育后研究生学历的有4人,本科学历的有567人,大专学历的有208人,中专学历的有43人。

(4)职称结构:中学高级职称的有13人、小学高级职称的有417人,初级职称的有341人,无职称的有64人。

   2、农村学校教师的构成情况:                  

(1)性别结构:农村学校147名教师,男教师32人,女教师115人。

    (2)年龄结构:30--35岁之间的有8人;36--40岁之间的有54人;41--45岁之间的有27人;46--50岁之间的有24人;50岁以上的有35人。

(3)学历结构:第一学历中专及以下的有121人,大专19人,本科8人。进修后,本科达到95人、专科达到37人。

(4)职称结构:中学高级职称的有5人,小学高级职称的有87人,小学一级职称的有56人。

   3、中学教师的构成情况:

九中,有教学班17个,在校生714人。现有专任教师103人。35岁以下教师10人;36--45岁之间46人;46--50岁之间24人;50岁以上的有4人。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有6人,大专的有60人,中专的有18人。经培训后达到本科学历的有83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

我区自实施“三名工程”以来,始终将“名师工程”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公开招聘高学历教师,弥补教师缺口。

    2008年至今,我区千方百计克服财政、教师编制限制等方面的困难,公开招聘了97名在编教师,缓解了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困难,增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二)细化教师队伍管理,以制度促名师。

在“名师”培训方面不断创新机制,制定了教师量化管理方案、学校考核标准、学校班子成员兼课制度等九个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培养的专件。在全市率先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城区骨干教师支教等举措,推行“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师、领导评教师”的“四评机制”,激活和优化教师队伍,使每位教师都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三)坚持专家引领,名家带名师。

先后与北京教育专家赵景瑞、李嘉骏、周又红,沧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赵林静等专家签订讲学、带徒合同。专家每月到我区深入教学一线一次,根据教学现状和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今年10月,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专家来我区举办送教活动、深圳滨海小学中国好校长、全国十佳校长李唯带领8位优秀教师与我区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同上一节课活动和专题研讨,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吸收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名师长期讲学带徒”、“专家举办讲座”这些举措使我区教师很快成长起来,涌现出数十名优秀教师,这些教师被市教育局推荐到河北省、全国参加公开课、优质课大赛,并被其他省市邀请做示范课、介绍经验或举办讲座,并承担国培任务。

(四)成立名师工作室,区内“名师”传帮带。

我区各学科全部成立了由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室”,每周组织1次集体活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与把握能力。开展“定主题点名师”特色教研,各学校根据教师在工作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定出主题,在“名师工作室”点出某位名师去学校主讲。被点名师除完成本校工作外,还在需要的学校进行一个月的指导。此项活动,在促进名师自身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全区这一学科教师的共同提高。

(五)多措并举,以“活动”打造名师。

在教职工中开展“铸师魂、树师德、长本领、正师风”师德教育,对教育“五乱”保持高压态势;组织骨干教师到武汉、北京、昆明等地参加教研及培训;组织各级教研竞赛、岗位练兵、“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活动;召开“教育教学质量表彰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对在教学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师予以奖励等,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立体的、交叉的多维名师培养机制。评选了20位区级优秀教师,他们主动承担教师培训任务,帮带教师2-3人,每年至少进行2次专题培训。

(六)优秀教师支教,带动受教学校教师素质提高。

我区每学年从城区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及偏远学校支教,支教教师通过带徒弟、讲公开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带动受教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至今,已有5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今年,我区补充完善了“名师支教”制度,要求市、区级名师每周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半天,结合自身特点上2节课,并参加、主持、带动受援学校教科研等活动。改革职称评聘制度,提出了小学优秀教师申报高级教师必须有一年以上到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调动了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的积极性,真正让优秀教师资源流动到薄弱学校。

(七)校际间结对,构建教学共同体

一是师资力量较弱的学校与城区名校结对。开展送教、送课、送师活动,从重点学校选派优秀教育干部到薄弱校任职,把先进教学经验成功复制,也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动。二是校际间教师结对。打破以往“蓝青工程”中,师徒限制在本校的惯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建立师徒关系,进行帮带工作。三是建立城乡教育科研共同体。教研员、城区教师和农村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活动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在研究中共同提高。

(八)加强“三层教研”,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一是学科教研。各学校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落实区教研员包学校制度,教研员参与承包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进行现场指导。二是班主任教研。每月一次,各学校独立或校校联合进行。每两月全区班主任集中进行研讨,同时邀请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现场解答班主任困惑。三是校长教研。每学期一次,以“校长沙龙”的形式,进行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三层教研”制度的建立,使优势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促进了全区教育一体化发展。

(九)依托新华教育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区建起覆盖所有学校的新华教育网,创刊了《新华教育》,为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骨干教师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学案等及时发布到网上,供教师学习参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我区已培养180多名区级骨干教师,30多名市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河北省名师,2名市管拔尖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各学科教师在各级教学素质大赛及优质课评比中有88人获市级一等奖,32人获省级一等奖,27人在全国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3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校获得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12项,市级荣誉30余项。九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三、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公开招聘教师、实施“三名工程”等措施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教师队伍总体超编、局部缺编问题

一是由于在编教师总量减少,学生总数增加,导致教师队伍总体超编,局部缺编。中办【1996】17号文规定的师生比至今已有18年,2000年,国家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和校本课程等学科,我区有98名教师转岗成为英语、计算机专职教师。2000年至今,退休教师有302人,两项共计减少了400名教师。近几年,虽然我区公招了97名在编教师(已调离、死亡5人),加上政府聘用的89名,累计增加181名教师,但是相比2000年仍减少教师219名,而在校生却增加了2200余人。

二是农村学校教师缺少情况严重。我区有24个行政村,从沧州市的最北端到最南端,仅有7所学校。由于乡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按规定的师生比核编,致使农村学校教师严重超编,我区小赵庄乡教师核定编制70人,实有教师147人,超编77人。因编制原因限制,自2000年以来农村学校没有引进过在编教师,造成所有学校全部缺少教师,尤其是建华、东队、邓官屯、张家坟小学,情况较为突出。

三是城区新扩建学校及原厂办校教师缺乏。自2011年,我区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教育项目建设。新改扩建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生源大幅增加,造成教师紧张,其中实验二小由2008年办学初期的100多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名;建兴小学由划归地方初期的500多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名;中宇小学由改造前的300多名学生,增加到现在850多名,但是教师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以致这些学校只能压缩招生班级和学生数量。石化小学、路华小学原为厂办学校,划归地方前(石化2004年、路华2006年),企业就已多年没有引进新教师,这两所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以石化小学为例:80%的教师年龄集中在44—52之间,近几年可能出现集中退休、离岗现象。

四是九中教师队伍缺乏活力。九中与原鞠官屯中学合并后,教师数量增加较多,超过规定的师生比,以致多年不能引进新教师,从而导致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在多数教师的第一学历为中师或中专,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少之又少。年轻教师较少,40岁以下的仅9人,致使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二)存在教师队伍职业倦怠问题。虽然我区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行为规范,对教师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但是由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足,这些措施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聘用教师待遇偏低问题。我区聘用教师每月工资1800元,政府另交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这部分教师现在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工资待遇与在编教师相比,明显偏低。此外,按照规定聘用教师不能参与职称评定,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

(四)存在部分学校自聘代课教师问题。由于教师缺少,部分学校自行聘任了代课教师,致使教师素质低,存在不稳定因素。

(五)存在学校间互调教师关系不顺问题。由于工作原因,教师经常在学校间流动,但是其工资、人事关系不能及时流动,仍在原学校,造成学校管理不畅。

四、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

座谈会上,各位代表积极发言,对教师队伍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解。概括来说,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应采取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等办法,尽快协调解决教师队伍编制滞后、进口不畅、内部人员流动不顺畅等问题,完善教师定期补充、合理流动机制,以解决各学校教师相对缺少状况。同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呼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开设课程的需要,调整师生比例,进一步增加教师编制,协调相关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理顺学校间调动教师的工资、人事关系,为强化教师队伍创造条件。

二是应加强教师师德师风、业务素质方面的教育培训,有计划的选派校长、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进行对标学习,继续加强与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深圳滨海小学等单位的联系,通过内联外引,切实使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岗位练兵活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约束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考评、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等相关制度,发挥教师考评、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全区教师队伍不断焕发整体活力。

四是逐步提高聘用教师待遇。虽然近几年,聘用教师的待遇得到逐步提高,但是与在编教师的工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区应在杜绝学校自聘代课教师、进一步规范聘用教师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对教育工作的投入,提高聘用教师待遇,同工同酬,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版权所有© 沧州市新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opyright©2012http://www.czsxhqrd.com
办公电话:0317-3029704 邮箱:czsxhqrd@163.com 邮编:061000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清池南大道